EFB服饰供应链展带你看服装业:大量回流订单带来“短暂繁荣”?需警惕!

EFB服饰供应链展带你看服装业:大量回流订单带来“短暂繁荣”?需警惕!

EFB服饰供应链展收集到: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,2021年,中国服装出口额增加近33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2099亿元)至1702.6亿美元,达到2015年以来的新高。在此之前,由于纺织产业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地区转移,中国服装出口已在逐年下降。

不过,疫情带来的产能回归恐怕不可持续。安永咨询服务合伙人周亮对第一财经表示,一味沉浸于过去的低附加值发展模式,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,中国还是要回归到原来的正轨上,向着服装产业链高附加值的环节升级。 

回流2000亿 

在外需恢复和疫情导致的订单回流等利好因素下,时隔五年,中国服装出口再次站上1700亿美元的关口。

据海关总署统计,2021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154.7亿美元,同比增长8.4%,创历史性新高。其中,服装全年出口是近十年以来的最大增长幅度。

我国目前仍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,但随着国内成本上涨、国际采购趋势转移,在2014年达到1862.8亿美元的顶峰后,中国服装出口额已在逐年下降,2015-2020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-4%。叠加疫情影响,2020年的出口额一度降至1373.8亿美元,跌落回10年前的水平。 

服装业:大量回流订单带来“短暂繁荣”?需警惕!

近十年的服装出口额数据显示,2021年的增长率曲线尤为突出,呈现出陡峭的逆势增长。在2021年,对外服装订单回流逾两千亿元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1年1~11月,服装行业产量213亿件,同比增长8.5%,这意味着对外服装订单一年增加了约17亿件。

周亮对第一财经表示,因制度优势,在疫情期间中国较早、较好地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,产业链基本恢复,相比之下,东南亚等地因疫情反复而影响生产,使得欧美日和东南亚采购商将订单直接或间接转移给中国企业,带来服装产能的回归。

具体到出口国来看,2021年中国服装对美国、欧盟、日本三大主要出口市场分别增长了36.7%、21.9%和6.3%,对韩国、澳大利亚出口分别增长22.9%、29.5%。

美国作为我国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市场的地位仍然稳固,2021年我国对美服装出口额首次突破400亿美元,创下411.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。一方面,在美国财政货币刺激计划带动下,市场需求补偿性爆发,美国服装零售屡创历史新高;另一方面,虽然中美经贸摩擦不断,但拥有高效、稳定产业链的中国仍然是采购商最理性的选择,美国对中国服装产业仍有依赖。

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不仅具备完整产业链,较高的加工配套水平,且有着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。在疫情期间,中国作为世界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心,具有强大的韧性和综合优势,起到了“定海神针”的作用。

央视此前曾报道,受疫情影响,印度、巴基斯坦等国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将大批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。

产业转移大趋势 

疫情下产能替代效应带来的订单回流恐怕不可持续。

周亮认为,疫情期间国内服装制造产业的回暖是“虚假繁荣”:“疫情迟早要过去,中国还是要回归到原来的正轨上。”

随着东南亚等国家的复工复产,之前回流国内的订单已经开始转回东南亚。数据显示,2021年12月,越南服装对全球出口同比增长50%,对美国出口增长66.6%。

在2021年下半年,国内服装出口增速也在逐步放缓。2021年一、二季度,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复苏和去年同期基数较小等原因,我国服装出口快速增长,至三季度增速明显放缓,四季度由于国外市场假日采购需求大涨的利好,增幅有一定回升。

服装业:大量回流订单带来“短暂繁荣”?需警惕!

疫情减缓了纺织产业向东南亚等国家的转移,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全球纺织服装制造将继续加速转移到东南亚等地。

国内一件T恤的制造成本是东南亚的5倍,一位服装行业人士表示:“一件孟加拉生产的纯棉T恤,当地原料加人工成本不到1美元,到欧美终端市场折扣店卖5-8美元,而在广东生产同样原料的一件T恤,人工成本超过5美元,市场价格得翻倍。”

“以前中国劳动力便宜,所以欧洲成衣商都愿意来中国拿货,现在印度、孟加拉、土耳其取代了这种优势。”上述行业人士表示。

2021年1-11月,根据进口国(地区)统计,中国占美国、日本进口服装份额分别为30.6%和56.9%,较2020年的高点分别下降8.5和1.8个百分点,即便相较于疫情前的2019年,美国市场的份额也下降了2.6个百分点。而在2009年,美、日两大市场进口的中国服装份额占比分别达36.6%和82.9%。

随着东南亚等地复工复产速度的加快,订单再次从国内流出,中国服装在发达国家市场的份额恐将持续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。

周亮认为,低附加值产业迁往有比较优势的东南亚,形成区域产业链,是未来整个大的格局,而对中国来说,这类出口减少不一定是坏事。 

迈向纺织服装强国 

尽管拥有逾1700亿美元的服装出口额,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21年出口服装行业的营业利润率不到5%,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,近年整体利润水平还在持续下降。

一位行业人士直言,中国纺织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,今后加大产业升级力度,追求适度利润才是王道。

纺织服装价值链包括原料生产、面料生产、产品设计和纺织服装制造等,其中纺织服装制造是服装价值链中利润率较低、竞争最为激烈的环节,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。

周亮认为,如果一味沉浸于过去的发展模式,发展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,“国际贸易中代加工的订单对中国经济没有什么好处,”他表示,“GDP和就业上去了,但利润附加值没有留在中国,被上游全拿走了,而牺牲的是我们的环境和能源。”

致景科技联合创始人陈钟浩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提到,曾有政府表示,国家在电力能源上对企业进行用电补贴,但部分企业生产一些毛利仅3-5个点的产品卖出,甚至还赚不回能源的消耗。“无论是国家还是行业,都希望对产业整体的结构进行重构和升级,对低端的产品进行逐步淘汰。”

在服装产业链中,面料生产、产品设计是实现价值链增值和高附加值的环节。服装的面料工艺与高科技密切相关,属于技术密集型环节,而产品设计则需要经济和文化的共同支持,属于智力密集型的环节。

“疫情迟早要过去,中国得往产业链的高端环境去发展,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科技型的产业。”周亮认为。

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,也是日本等纺织大国走过的路,其转型经验或许可供参考。全球纺织业共经历五轮大迁移,从英国到美国,美国到日本,日本到韩台港到中国大陆,再从现在中国部分迁移到东南亚。

纺织工业对日本经济的振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但上世纪80年代后,随着人工成本不断提升等因素影响,日本纺织品出口大幅下滑。此后日本政府加大了对高端化纤材料和纺织机械的研发投入、注重培养高端服装设计人才,并将低端制造环节移往国外,国内集中资源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流行成衣、服饰用品等。

目前,日本拥有三宅一生、KENZO、优衣库等世界知名服饰品牌,并有着仅次于美国的顶尖化纤技术,日本东丽公司是“新材料之王”碳纤维的全球最大制造厂商,拥有全球超过30%的碳纤维市场份额。目前我国的碳纤维材料仍严重依赖国外进口,2019年约20%的进口来源于日本。

尽管有疫情带来的制造产能回归,但中国还是要回到产业升级的正轨上,如日本等国曾经历过的,剥离低端制造环节,投入纺织服装产业高附加值的环节。

中国不仅拥有雄厚的服装产业基础,更有着新的人口红利——广大的中产阶级消费人群,成为纺织服装工业强国只是时间问题。

EFB服饰供应链展带你看服装业:大量回流订单带来“短暂繁荣”?需警惕!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

联系我们

官方微信

商贸对接

  1. 联系人:Cherry 薛
  2. 电话:021-66566282
  3. 手机:13917421085
  4. 邮箱:Cherry@lisoexpo.com
  5. 地址:上海市黄浦区陆家浜路1332号南开大厦19层

版权所有 上海傲展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5154号-16
Copyright ©2021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